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职业教育资讯

从“技能成才”到“精神成人”!看这所高职院校如何铸魂育人

6名学子在雪中助力救护车脱困火爆全网,同屋室友为受伤同学家长无私献血,2名学生救助走失老人后默默离开,超24000人次参与“济职义工”志愿服务…… 这些都是济南职业学院学子的生动实践。他们用行动诠释了新时代职业院校的育人密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为魂,以红色基因铸基,以志愿服务塑形,融汇于“学-讲-赛-践”,探索出一条从“谋业”到“育人”、从“技能成才”到“精神成人”的高职教育育人路径。 暴雪中的温暖——优秀“济职义工”表扬会 近年来,济南职业学院探索出了“五化六融一打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模式,创新性开发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智慧打卡”管理平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字要求细化为67项具体打卡任务,例如红色故事比赛、红色蒲公英宣讲、济职义工等重点项目,通过“每日一学+实践打卡”引导学生在公益服务、技能实训中深化认知。 讲好济南红色故事,推动红色基因代代传承 “听众的眼泪,是对红色精神最深的共鸣。”在学院“红动济职”泉城红色故事讲解大赛中,学生滕欣昂以《勿忘五三,铭记国殇》斩获冠军。这场持续一个月的活动,吸引了全校70%的学生参与,他们或参赛、或观看,在参与中感受革命先烈的如磐信仰,在感悟中自觉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马明冲教授,在赛后点评中动情地说道:“本次比赛是一堂生动的大思政课,是一堂深刻的党史课,也是一堂激扬的青春之课。” “红动济职”泉城红色故事讲解大赛现场 传承红色基因的范围,从校内扩大到校外,依托市委教育工委设在学院的济南市学校党建工作研究基地,学院联合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济南广播电视台等单位,在2024年9月24日,举办了济南市大中小学生红色故事进校园成果展演。决赛现场,选手们精神饱满、感情真挚,有的慷慨激昂,有的深情婉转,生动讲述了一个个催人奋进的红色故事,深刻感受革命先烈的动人事迹,真情抒发对红色基因的传承,表达着新时代青少年对党和祖国的无限热爱以及对幸福生活的赞美和祝福。 同日,由济南市学校党建工作研究基地组编的《泉映初心燃韶华——讲给青少年的济南红色故事》首发。该书收录了自1919年4月20日山东国民请愿大会至1949年5月22日济南市人民政府成立30年间共49个济南红色故事。济南市学校党建工作研究基地主任、学院党委书记苏旭勇表示,在济南解放日推出“讲给青少年的济南红色故事”意义深远,这是“保护和运用好红色资源”“推动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重要举措。图书收录的49个济南红色故事,是绵延不绝的记忆,更是历久弥新的精神,是传之久远的宝贵财富,更是凝聚人心、激励向上的澎湃动力。 现在,“红动济职”红色故事进校园成果展演已经成为全市教育系统红色教育的闪亮品牌。红色故事从课堂讲到社会,从历史照进现实,成为铸魂育人的鲜活教材。 种好“红色蒲公英”,随风播撒青年报国的种子 “党的创新理论不能仅仅停留在书本上,还必须以宣讲的形式润人心启心智,宣讲也可以像蒲公英一样,随风播撒、落地生根。”学院“红色蒲公英”宣讲团每周都会带着团队走进中小学、社区和企业,用“青年语”讲透“大道理”。这支由思政课教师、学生党员、青马学员组成的队伍,已开展主题宣讲200余场,覆盖受众超3万人次。 红色蒲公英到弘毅小学宣讲 2024年12月26日,一场聚焦新时代伟大变革的宣讲在济南职业学院如期举行,《兴绿治沙绿富同行》通过故事演绎生动讲述了“绿色中国”年度人物获得者殷玉珍治沙的故事,《用生命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聚焦脱贫攻坚模范黄文秀讲述了新时代青年的奋斗故事……在思政课教师的精心指导下,青年学生把老师在课堂讲授的理论和故事活化运用,在故事的选取、文稿的润色、情感的共鸣中,从青年的视角读懂新时代读懂肩上的责任。红色蒲公英宣讲团中的青年学生还把身边的朋辈榜样“济职好青年”挖掘出来讲给青年学生听,一名名积极向上、光芒闪亮的学子榜样立体鲜活起来,宣讲现场秒变追星大课堂。 一场场润物无声的宣讲用“小视角”切入“大主题”,将“大锅菜”变为“特色菜”,响亮了“理论宣讲,我也行”的青春宣言,高职青年学生不再仅仅是党的创新理论的学习者,悄然变为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播火人。也正如青年宣讲人张铭雨所说:“在老师的指导下,理论宣讲不再是枯燥的生硬说教,而是一场思想深处的共鸣激荡。当自己化身为价值引领者,宣讲也就变得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穿上济职“红马甲”,让青春在志愿服务中闪光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济职义工’。”作为济南职业学院的志愿服务品牌,“济职义工”成立十二年来,累计注册志愿者超2万人,年均服务时长逾10万小时。从社区助老到乡村振兴,从赛事保障到应急救灾,这群“红马甲”始终活跃在一线。 “初衷其实很简单,当时琢磨的是,除了校领导和老师,怎么才能让学生也参与到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中来,共同凝聚起‘家’的归属感。”济南职业学院院长尹元华回顾当初筹建“济职义工”时说,“高职院校并非只能考个技能证书,总要让学生们的济职求学生涯‘不虚此行’,去书本之外见识更广阔的天地,遇见更美好的人生。” 2013年11月14日召开的济职义工服务团成立大会,搭建起专属于济职的志愿服务活动平台,为接下来“济职义工”的十二年历程隆重揭幕。每年8000余名“红马甲”深入全省各地的社区、乡村、红色教育基地,开展政策宣讲、扶老助困、帮幼支教、乡村振兴等专项实践活动,将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有效结合。由校内到校外,“济职义工”走出校园服务社会,在社会实践中践行志愿服务精神,为同学们搭建涵养家国情怀、砥砺强国之志、践行报国之行的实践平台,成为同学们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渠道。 2018年,为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济南职业学院第一批30名志愿者踏上“湘西支教”的征途,他们的背包里,叠放着那件鲜艳的红马甲。来自智能制造系的郝德旭是一名退伍士兵。作为学校两次开学典礼的升旗手,他把学校“升国旗”爱国主义教育的优良做法带到了湘西,在永顺职专成立国旗班,组织完成了该校自建成以来的第一次升旗仪式。“在国旗升起的那一刻,我的眼泪瞬间涌了出来,内心无比激动。国旗赋予每一个中国人信仰和力量,这是责任,对祖国的热爱!” 济职义工提供志愿服务获主办方颁发优秀志愿者证书 连续三年,“济职义工”服务团共计派出102名志愿者参与“湘西支教”活动,“红马甲”们努力克服饮食不习惯、交通不便、工作设施不完善等困难,主动对接各项工作任务,用积极的精神面貌、扎实的专业技能和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为“济职义工”品牌建设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东西部协作“精准扶贫”人才支援志愿服务工作结出累累硕果。 在学院“实践育人”理念引领下,“济职义工”形成了“专业+服务”的特色模式:机电专业学生义务维修家电,学前教育专业团队定期进社区开展亲子课堂,电商专业助力农产品直播带货……十二年来,仅服务福利院、关注关爱脑瘫儿童两项工作,济职义工服务队就第一批响应,延续至今。十二年来,4000多个日夜里,济职义工围绕帮老助困、扶幼助学、乡村振兴、社区共建、低碳环保、赛会服务等方面共组建了60余支专项“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参与学生10万余人,累计志愿服务时长1000余万小时。十二年间,“济职义工”取得破茧成蝶、春华秋实的华丽成长。 正如计算机系学生苏玉铭所言:“穿上红马甲,我们不仅是技能人才,更是社会责任的践行者。” 作者:王学涛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网站(www.gaozhidazhuan.com)无关。本网站不对该页面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真实性和知识产权负责,如有侵权请联系处理删除:13099905487。
中你可能感兴趣的信息
热门标签
热门文章
最新推荐
客服电话
联系微信

微信添加好友咨询

返回顶部

电话:13099905487

Copyright 2015 - 2025 高职大专网 滇ICP备1500102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