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职业教育资讯

山东职业学院:以改革突破谋发展 开启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近年来,山东职业学院积极融入服务教育强国、教育强省的办学探索和实践,以改革突破谋学校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在人才培养、学生管理特别是服务国家战略等方面敢当“急先锋”,交出了连续五年获山东省职业院校办学质量考核、省属高职院校绩效考核双“优秀”,以“优秀”等次通过国家第一期“双高计划”验收等“高光”成绩单。 山东职业学院成立“现场工程师学院” 定位精准:彰显高地思维、校企协同“风向标” 山东职业学院前身是济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具有70余年办学历史、铁路交通特色鲜明的高职院校。如何在山东职教实践中走在前、挑大梁?“学校坚守职业教育办学初心和特色,确立了‘为企业量身打造现代工匠,为国家潜心培育合格人才’的办学宗旨,一以贯之地抓改革、促发展、增变量,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党委书记赵凤文介绍说。 “我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7%以上,其中在世界500强和国有大中型企业就业比例超过70%”,院长郭培谦自豪地说。这张就业清单背后,藏着学校专业布局的“动态密码”。作为省内唯一具有铁路行业背景的高职院校,山东职业学院将9大专业群精准锚定轨道交通、工业互联网等产业链,近五年新增23个“未来产业”专业,淘汰8个滞后专业,专业调整“红黄绿”预警机制让人才培养始终跑在产业升级的“第一公里”。 初夏的山东职业学院动车组机械师实训室内,天佑工坊班学生祖祥凯正与国铁济南局工程师贾乾峰一同进行机车模拟驾驶。他面对操作面板,对照企业师傅的指导,逐项核对参数。“实训课用的设备紧跟企业现场同步更新,还没毕业就能上手‘真家伙’!”这样的场景,源于学校与国铁济南局联合成立的现场工程师学院。 山东职业学院联合头部企业成立5个现场工程师学院,围绕企业对中高端技术岗位的需求,推动实施“专业共建、人才共育、资源共享、标准共创、成本共担”的“五共”培养模式,以真实场景为教学场景,以企业项目为学习载体,使学生在真实岗位上进行实战训练,供需对接更加精准。 山东职业学院与国铁济南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此外,学校还携手龙头企业组建7家产业学院,创新构建“标准对接、资源对接、文化对接”的“三对接”校企协同机制,与140余家大中型企业进行深度合作,每年联合培养毕业生800余人。创新构建“前置化+定制化”人才供给体系,联合国铁济南局创新实施“2+1”(2年在校学习和培训,1年企业实习)和“1+1+1”(1年校内学习,1年工学交替,1年企业实习)前置培养模式,贯通学生“入学——培养——就业”全链条,平均每年培养毕业生1100多人,通过考核后直接签约企业,签约率达99%。面向济南地铁等开设订单班,校企对接需求、人才共育,平均每年培养毕业生400余人,助力学生实现入学即入职。 管理贴心:彰显人文管理、多元发展“新气象” 5月6日,天佑书院举办了“光耀五四,青春星海”合唱活动;5月8日,桐林书院举办了第四期“桐心阅读”读书交流会;5月15日,易安书院举办了易安里“诚易德安”主题活动展…… 在山东职业学院,“六大书院”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层出不穷。这是该校 “书院制”学生管理展现出的崭新气象。 职业院校是一个特殊的生态系统,学生的生活围绕着课堂、实训室和食堂、宿舍两个圈层进行。如何整合管理资源,打造好学生的“生活圈”?该校积极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管理,实施“全员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改革,打破专业界限,组建六大书院,打破同教学班学生“聚居”的传统观念,不同年级、专业和班级的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成为室友,促进学生共同交流、文理交融、专业互补。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推动组织力量下沉书院。“我们的学生工作人员全部进驻书院,成立党团组织,下沉到学生身边,关注学生的真实需求,做到‘学生在哪里,党的组织就在哪里,党的教育就在哪里’,党委书记赵凤文说,“实施了‘支部在行动+’和‘党徽闪光行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学校成功创建全国高校党建样板党支部2个、全省高校党建标杆院系3个、全省高校党建样板党支部3个。学校入选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单位并获A级评定,获评山东省学生美德和信用建设相关试点单位,擦亮了学生管理的崭新“名片”。 “书院制”管理,让学生的“生活圈”内容更加丰富,人文素养得以锤炼;而针对“学业圈”的改革,则促进了学生多元化成长。2020 年,学校在省内率先实施了完全学分制改革。这是一项基于“实施弹性学制、基于学分收费、以绩点提质量、依据学分毕业”的教学管理机制改革,较好地解决了有些学生“为了能够进入学校而选择了自己并不喜欢的专业、有的入校后又发现了自己更喜欢的专业”的困扰。 围绕完全学分制改革,学校构建了“专业内层级递进,专业间交叉融合”的选课体系,学生入学后可以自主选修课程、自主安排学业进程、自主构建知识体系、自主选择发展方向,由此打通了各专业选课的壁垒,实现了学生跨专业、跨学院选课。为把完全学分制落到实处,学校建立了学分互认和主辅修制度,从而打破了“一考定专业”的束缚。 “如果没有完全学分制度改革,我可能就不会有现在的工作机会了。” 现就职于济南铁路局的薛安介绍说,她2020年入学时录取的专业是软件技术,后来主修了铁道信号自动控制专业,顺利拿到了毕业证书并走上了自己喜欢的工作岗位。像她一样,每年大约有240人实现主辅修专业的转化,不仅为学生多元化发展提供了出彩机会,也促进了学校管理和高质量发展,吸引了全国70多所职业院校前来考察、交流。 易安书院举办易安里“诚易德安”主题活动展 攀高筑峰:彰显服务国家战略、区域发展“新作为” 在山东职业学院的毕业生相册里,既有自主研发自动化生产设备荣获“全国劳动模范”“技改大王”“大国工匠”等称号的刘云清,也有国家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项目获得者、山东大学杰出中青年学者的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蔡玉奎,他们在不同的领域为交通强国、黄河流域重大战略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以产教融合促进办学提质升级,以校企协同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山东职业学院全面融入和服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交通强国战略、制造强国战略和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牵头组建了全国数字化设计与3D打印、全国工业数智化、山东省轨道交通、青岛市城市轨道交通4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和济南市网络视听产教联合体,加入轨道交通装备、有色金属2个国家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与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牵头组建的山东省轨道交通职教集团获评首批“国家级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学校已累计培养了13万余名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他们活跃在全国18个铁路局的各个技术岗位,为国家轨道交通事业和地方区域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学校以面向国家和山东省重大战略需求为己任,建立教育部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科技服务中心12个、校级“梧桐花开实验室”等科研平台,联合科研院所、龙头企业、产业园区、行业协会开展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助力产业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同时,山东职业学院将职教资源下沉田间地头,探索建立乡村振兴“定陶实验”,建立“前后方协作”工作推进机制,选派优秀教师担任驻定陶区“第一书记”,建立前方工作联络站点,学校后方成立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开展项目需求对接。学校以“万亩玫瑰园”项目为突破,打造产教融合品牌项目,会同当地协同研发玫瑰种植园专用剪枝粉碎机,填补玫瑰剪枝设备市场空白,有效提高智能化作业水平。“以前剪枝手拿钳子,剪得慢,而且时常划破衣服、扎破身体,现在用这种机器剪枝,人不用进园子了,机械化剪枝又快又省事也不再被扎了。”定陶区玫瑰种植户李大姐感慨道。 学校还成立了“博士科技服务团”,助力菏泽陶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转化“玫瑰鲜花饼”“精酿啤酒”等特色产品,带动一批贫困村民就业,累计创造经济效益50万元。学校还与定陶区省派第一书记“智惠乡村”工作站合作,提供玫瑰全花、玫瑰保湿喷雾、解酒饮等7个产品,参加科技成果路演活动,广受关注,与多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院长郭培谦表示:“职业教育不仅要培养大国工匠,更要用技术反哺乡土,让‘职教力量’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网站(www.gaozhidazhuan.com)无关。本网站不对该页面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真实性和知识产权负责,如有侵权请联系处理删除:13099905487。
中你可能感兴趣的信息
热门标签
热门文章
最新推荐
客服电话
联系微信

微信添加好友咨询

返回顶部

电话:13099905487

Copyright 2015 - 2025 高职大专网 滇ICP备1500102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