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地头的青春之光
“在‘推普’志愿服务活动中,我见证了普通话如何跨越地域障碍,促进经济发展与文化交流,我希望有机会继续参与其中。”近日,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孔俊岩在结束志愿活动时有感而发。近期,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10余支学生志愿服务团队走出校园,穿梭于广袤无垠的田间地头,开展推广普通话、科学普及、乡村旅游规划等志愿活动,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将目光投向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在这里,志愿服务团队正大力开展“‘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活动。志愿者围绕“高铁传语,华夏同声”主题,以推广普通话助力乡村振兴。活动前期,志愿者针对天水市麦积区的普通话应用情况进行了走访调研。他们发现,当地主要种植花椒等经济作物,但因语言差异,村民们与来自四川、湖南的收购人员存在沟通障碍。于是,志愿者免费向村民们发放普通话宣传册,并利用线上资源有针对性地开展普通话教学和宣传活动。志愿者还前往该区元龙镇青崖小学,为当地小学生开展“正音小课堂”“悦读伴成长”等系列“推普”课堂支教活动。学校另一支志愿服务团队——“红心工匠队”则来到衡阳市衡南县相市乡,开展“科技赋能,智造未来”3D打印童趣科普实践活动,带来了“科技盛宴”。智能制造、3D打印、数字孪生……这些小学生们曾经陌生的名词,在志愿者的细致讲解下变得鲜活起来。“我们用电脑建好书签的模型后,耐心等待一段时间,打印机就能打出精美的书签了。”活动现场,志愿者深入浅出地向小学生们讲解3D打印的概念及背后的科学原理,还为小学生们展示了盾牌、机器人手臂、玩具枪等3D打印产品。“电脑里的创意能直接打印出实物来,太好玩了!”小学生们兴奋地拍着手掌说。除了开展一系列推广活动,志愿者还深度参与乡村旅游设计,为乡村旅游助力。衡阳市衡山县新桥镇黄泥村是中国同盟会第一个女会员唐群英的出生地,但长期以来,当地对唐群英事迹挖掘不深入、宣传力度不够、旅游线路规划不合理,制约了旅游产业的发展。志愿者们与当地学者、老人深入交流,了解唐群英的生平事迹,并用镜头记录下许多珍贵的影像资料。在拍摄过程中,学校还与黄泥村村委会合作,共同讨论策划了一系列围绕唐群英故居的乡村旅游项目。志愿者设计了“唐群英故里一日游”线路,包括参观故居、体验传统手工艺、品尝地道农家菜等活动,让游客与这位历史人物进行跨时空的“对话”。“学校的拍摄和宣传,可以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这不仅能增加我们当地的旅游收入,还能带动周边地区的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衡山县新桥镇团委书记刘杨斌连连称赞。“近年来,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形成了‘四进社区’、高铁站志愿服务、‘艺助振兴,清廉村居’乡村振兴墙绘等八大品牌活动。”学校党委书记吴伟生表示,未来,学校将不断丰富和拓展志愿服务的内容与形式,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深化实践育人成效,引导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志愿服务精神,用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 记者 陈文静 通讯员 刘凌 邓娴)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网站(www.gaozhidazhuan.com)无关。本网站不对该页面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真实性和知识产权负责,如有侵权请联系处理删除:17387125174。